《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20日,由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主办、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的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聊城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以及《史学月刊》《史学集刊》《江海学刊》《吉林大学学报》等杂志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社会科学报》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针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及世界近代史研究的各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19日上午的开幕式环节由聊城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兼人文社科处处长陈德正教授主持,聊城大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富峰致辞,欢迎各位学者共聚聊城畅聊学问与人生,为推进世界史发展增添新光彩。世界近代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高毅教授在致辞中对近年来聊城大学在太平洋岛国研究、北冰洋研究领域的战略眼光及世界史学科的成绩和前景表示欣赏和肯定,并结合建国70周年的大背景强调当下进行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世界近代史研究在这一领域具有特殊重要性。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李增洪院长对近代史研究会对学院及世界史学科的信任表示感谢。
开幕式后第一场主题报告由河南大学阎照祥教授主持,共计4位学者发言。其中四川大学何平教授指出,建国70年来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研究范式经历了革命史、现代化史、全球史及对以往历史观和研究重心的反思四个阶段,中国世界史学者的历史意识也在不断克服地方性和时代局限性,进入更高的水平和境界,未来只有深入研究关乎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世界史研究才能不断前进。北京大学高毅教授通过对勒费弗尔经典著作《1789年大恐慌》的重温,对流行的"革命否定论"进行了纠正,认为"大恐慌"在反封建的同时还呈现出对民族国家的一种特殊的关怀,认为现代民族国家建设更能代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本质,并对近代欧洲民主化的终极目的进行反思。南京大学沈汉教授重新揭示了剑桥学派代表约翰·波科克的语言历史学研究方法的价值,认为他对历史著作中语言的重要性、语境和语言的借用、语言与权力的关系的分析拓宽了思想史的广度与深度,并以此为例提醒学界在理解西方学派时可能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俞金尧研究员对学术话语中去资本主义的趋势进行审视,并对历史研究中的资本主义概念等本体论和方法论问题展开论述,认为应该重新重视近代史上资本主义的历史问题,最后强烈呼吁新的宏大叙事的回归。
在19日下午的分组研讨环节共有近80位学者分四组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充分体现了世界近代史研究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第一组学科史与思想史,学科史方面选题宽泛,论述精细。其中两篇涉及环境史,中国社科院大学王华对太平洋环境研究的学术史进行梳理,突出人与自然相互重塑的关系;河北师范大学刘向阳对《雾都伦敦》与《烟囱与进步人士》两本环境史著作中所涉及的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评述与反思;安徽大学魏孝稷认为菲利普· 柯丁的比较世界史研究体现出宽阔的视野与个案研究的结合,在全球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聊城大学倪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框架下对澳大利亚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戈登·柴尔德的历史与史学思想进行了整体性研究;北华大学刘景瑜驳斥和批判了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研究会"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鲁东大学刘文庆针对二战的起点问题与俞金尧进行商榷并论述了将西班牙内战作为二战起点的合理性;四川师范大学李宜芯认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实验室对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温州大学提交了论孔繁霱对现代史学教育贡献的文章。
思想史方面注重考察思想观念与历史语境的关联,反映出思想史研究的回归。其中湖北师范大学徐煜对斯图亚特王朝早期政治文化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河南大学阎照祥以英国保守党研究机构(思想库)的创办初衷和理论研究为侧重点分析了这些机构与保守党上层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微妙关系;中山大学许美祺通过对《梦之代》的解读分析了日本江户时代商人学者山片蟠桃关于世界认识与求真精神的形成与意义;东北师范大学郭冬梅认为中央集权为主、地方分权为辅的特征贯穿了近代日本地方制度的始终,也是战前日本现代化失败的因素之一;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