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期刊导读

全球化背景下女子学院的挑战与应对——特色发

来源: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9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球妇女峰会上提出“让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加速行动”[1]。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要“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妇女、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世界!”这些对世界女性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女子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尽管世界女性事业取得巨大成绩,但是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上指出,各国各地区妇女发展水平仍然不平衡,男女权利、机会、资源分配仍然不平等,社会对妇女潜能、才干、贡献的认识仍然不充分;现在全球8亿贫困人口中,一半以上是妇女;每当战乱和疫病来袭,妇女往往首当其冲。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历史形成的男女不平等的陈规陋习尚未完全消除,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还有待优化,妇女在文化教育、经济参与、决策管理、社会保障、法律保护等方面的参与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一定意义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女子院校存在的价值,同时赋予了其重要的时代使命与历史责任。 在我国,女性教育仍然处于不利地位。据2014年教育统计显示,正在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生中女性占46.32%,初等教育女性占46.53%,中等教育女性占47.35%,高等教育中普通本、专科女性占52.12%,硕士女性占51.65%,博士女性占36.93%[2]。可见,在教育系统的低端和高端,女性仍然处于劣势,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从就业来看,我国女性就业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地,从业女性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7.3%。另外,女子院校间合作交流的渠道还不够通畅,领域也不够广泛;女子院校的社会地位和存在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知和广泛的认可,等等。女子院校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面对挑战并顺势而上,承担起神圣的历史使命,是女子院校应当深入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应对策略应是在坚守传统优势的同时,不断创新,跨越突破。作为少数派的女子院校既要有历史的坚守又要不断开拓创新,以特色促发展;既要立足当地,服务经济社会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又要有全球视野,服务全人类的发展;既要各显神通,各具特色,更要加强团结交流,合作共赢,在世界高等教育中联手发出女子院校的时代强音。 作为女子院校,培养什么样的女性人才,是学校首先要明确的办学理念。建校初期,针对中国女性承袭陈规陋习太多、自我束缚太重问题,山东女子学院(当时名为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着重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和具有社会性别意识与社会担当意识的妇女干部,从而促进妇女发展和妇女事业的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将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女性教育的特殊要求相结合,不但要培养“四自”精神和具有社会性别意识与社会担当意识的女性领导者,而且重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女性人才,形成专业素质培养与现代女性素质塑造并行的女性人才培养特色。 重视学生真善美的品德教育。女大学生是未来的母亲,她们的品质直接决定了未来家庭与社会的品质,因此,培养女大学生真善美的品质是我们坚持不懈的立校之本。山东女子学院的校训是“坤德含弘、至善尚美”。“坤德”,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就是指女德,“坤德含弘”是指女性之德如大地般厚重而能包容、滋养万物。学校希望培养出来的女性不仅具有仁爱、包容、大度的品德,而且要具有包容宇宙、关怀人类的思想,形成女性的国际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不仅要关注和谋求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而且关注中国女性与世界女性的共同发展,关注女性与男性、女性与社会、女性与全球环境等的和谐共处。校训中的“至善尚美”,是指要引导学生追求最高的善,培养学生履行追求美、传播美、创造美的社会责任,培养志趣高雅、气质典雅、举止娴雅、言辞文雅、内外兼修的时代女性。 以特色课程强化女性人才培养特色。以“女性学”为主导的社会性别教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早在1988年,学校就开设了“妇女理论与实践”“中国妇运史”“家庭社会学”等课程,自2002年起,学校将“女性学”作为全校必修课,大一新生必须修读该课程。“女性学”是一门跨学科性很强的课程,紧密联系女性学研究前沿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性别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强化作为女子院校学生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在社会工作、法律事务等专业,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开设了“女性婚姻家庭学”“妇女法”等相关课程,从不同的层面强化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2005年“女性学”获批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女性学”“女性婚姻家庭学”与“妇女法学”获批山东省“女性与发展”联合精品课程。 山东女子学院构建了以提升女大学生德性修养为目的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形成人文社会科学、创新思维与能力、女性与社会、文化艺术修养、科学健身与综合素质、语言训练6大课程模块,既包括强化女性“四自”精神、社会性别意识、女性道德与礼仪修养的女性社会学类课程,也包括女性健美、形体训练、女性人物形象设计的女性审美课程,还包括国学、文学、艺术类人文课程;开设了健身操、女子防身术、拉丁舞等体育选修课程以及“女性健康与保健”等女性保健选修课程,开设了“化妆与人物形象设计”“礼仪修养与训练”等礼仪修养课程。 突出女性特色专业建设。社会工作专业是在山东省高校开办最早的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在山东省始终居于领先地位。目前,学前教育、社会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承担了国家级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在全省率先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围绕专业发展,学校已建成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获批省级教改立项14项;有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学团队3个。2015年山东女子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历史性突破,在本科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的骄人成绩。根据山东省人社厅统计,山东女子学院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一次性总体就业率为98.92%,专科毕业生为100%。非师范类毕业生37个专业中有30个专业在全省同类院校中排前10名,有14个专业以100%的一次性总体就业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其中包括旅游管理、日语等本科专业。 笔者认为,女子院校的社会地位需要学校通过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服务社会的长期努力才能赢得。 积极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服务。山东女子学院重点关心和帮助进城女务工人员的工作家庭状况、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为其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力所能及的服务;同时成立了“彩虹留守之家”活动站、建立了“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等,共筑农村留守儿童温暖的家。适应我国老龄化市场的需要,响应并支持国家养老服务相关政策,2015年,学校率先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承担起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把关心和服务老人作为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园博会、全运会、亚沙会等大型活动现场,都留下了山东女子学院学生的身影。 积极参与社会现实问题研究。积极倡导保护弱势妇女群体的利益,反对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近5年来,《农村留守妇女婚姻权益法律保护调查研究》《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研究》等42项课题获省部级立项,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对于推动妇女儿童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学校先后参与了《山东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济南市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意见》等文件的修订工作,在参与政府决策、推动社会法制文明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开展女性终身教育。学校承办了全省乃至全国妇女干部培训工作,先后举办多期“现代职业女性管理高级研修班”“优雅女性高级研修班”“成功家长培训班”等,全面塑造新时期女性的优秀素质和良好形象。学校是山东省幼儿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每年承担全省近1000人的幼儿师资培训;学校还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资格培训,为促进女性就业提供服务。 创新女性创业机制。2015年7月,由山东省妇联发起、山东女子学院承办的山东女子创业大学成立。山东女子创业大学重点面向山东女子学院在校大学生,为有创业需求的女大学生提供创业场所、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与培训、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提高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同时,也面向全社会女性,为其提供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创业服务。学校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女子学院在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提高妇女就业层次和水平的优势和责任担当。 引领先进性别文化。作为“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山东省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山东省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全国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学校积极推进妇女理论研究,形成了性别平等理论研究与实践、女性高等教育、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学校每年坚持举办“女性生存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性别与社会”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另外,学校还主持了“联合国—中国社会性别研究与倡导基金”授权的“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行动”研究项目。 作为全国3所女子普通本科院校之一的山东女子学院,有建校64年的劳蛉耍ㄈ谓淌?00余人,毕业生遍布全国。学校在不断探索办学新思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女子大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校积极拓展国内外合作渠道。 在国内,山东女子学院已经与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建立了学生学习交流及共同培养研究生的合作项目。2014年,学校与中华女子学院、湖南女子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进一步加强国内女子院校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研究、探索女性高等教育规律,整合与共享优势办学资源,开展校际互补性合作,推动女性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壮大。 在国际上,山东女子学院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爱沙尼亚、芬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师互派、学生留学、课程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师生交流86人。学校努力加强与世界知名女子大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入了世界女子教育联盟,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世界女子教育联盟年会并在大会上介绍了山东女子学院的办学经验。最近,学校与俄罗斯彼尔姆大学、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又达成了多项进一步合作的意向。学校与澳大利亚合作会计专业已经有10年的历史,成效显著,但学校要进一步强大,要成为国际一流的女子学院,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和项目。 在管理模式、师资培训、课程资源、留学生培养、学生短期培训、教师互派、科学研究等方面,山东女子学院应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女子高校的团结合作,通过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实现共赢,与世界各地女子院校一道,为推动全球女性高等教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